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介绍,近年来,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环保创建活动,出现了一批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典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取得喜人进展。
在地区层次,已有8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省、市示范达到5个。辽宁省各市均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广东省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指导思想,确定了优化社会经济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红线、绿线和蓝线三线战略,体现了分类指导原则;在政策保障上提出了以环境保护立法为基础,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和优化,建立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实行综合决策和区域协调,提升环保部门的地位和管理能力,环境监察部门直管,逐步实现市、县、区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发展战略与管理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为东部地区在环境优先的前提下率先进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积累了经验。在浙江举办了第二届生态省建设论坛,各地交流了经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干部考核、综合监督、全民教育、资源保障等七大机制;贵阳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法规,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天津、山东、辽宁、云南、安徽等省(市)的循环经济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在行业层次,全国生态工业试点达到14个。广西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深化提高贵港模式,计划用2-3年时间初步建成完整的制糖工业生态链系统,形成规模化的蔗糖造纸、糖蜜利用等废物综合利用体系,促进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企业层次,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通过采取关键生产技术创新、过程耦合、工艺联产、产品共生和副产物、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热电联产三大生态产业链,比较成功地实践了“资源-产品-废物-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04年全国新增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8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个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40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这一系列试点示范有些在提出循环经济理念之前就开始实施,有些是在不同层次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思想,共同的特点都是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典型,也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
《新闻通稿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