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111号建议的答复
潘军峰等12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统筹推进海河流域特别是源头地区生态修复的建议”,由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和农业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施海河流域源头生态修复
海河流域,特别是源头地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于维护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委开展了如下主要工作。
一是指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2017年年底前,涉及海河流域的北京、天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涉及海河流域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省(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二是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利部将山西省娄烦县,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承德市,天津市蓟县以及北京市门头沟区等城市确定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支持指导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江河湖库水体连通工作。2015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累积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4亿元支持海河流域的河湖连通建设项目。三是组织实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受国务院委托,我部与各省(区、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1940个水质考核断面和水质目标,划分1784个水环境控制单元,将《水十条》确定的各类水质目标按省、按流域进行分解,初步研究建立“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按照《水十条》要求,我部已完成《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编制(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严控水资源利用上限、统筹水生态保护、严守水环境质量底线等重要任务,即将印发实施。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海河流域涉及的山西等省(区、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指导开展生态修复,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二是加强支持海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动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是指导督促海河流域相关省(区、市)落实《水十条》,推动《规划》实施,确保海河流域特别是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二、关于建立海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央财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含涉及海河流域)等地开展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到2020年,实现森林、湿地、水流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等内容。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2016年12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跨省流域上下游省份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达成补偿协议、建立补偿机制的重点流域,中央财政给予奖励。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有关部门按照《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海河流域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多措并举推动生态补偿工作。
三、关于在海河流域全面推进农业节水
为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农业部先后印发《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研发推广一批农田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组织编制《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2007-2020)》《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为规范节水农业设施建设和推广节水技术奠定基础。针对作物蓄水规律、水资源条件和设备特点,形成系列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为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将海河流域石津灌区、洋河灌区、桑干灌区、壶流河灌区等32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纳入其中,“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安排中央资金22.8亿元。加强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380余亿元,支持海河流域8个省(区、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1-5万亩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中,安排山西中央财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38.6亿元。
下一步,农业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行适水种植。顺应自然规律,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禀赋调整种植结构,实现量水生产、适水种植。二是推进节水灌溉。建立健全海河流域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体系,推广控制灌溉、非充分灌溉、交替灌溉等技术,建立节灌高效种植模式,提高灌溉水产出效率。三是推广水肥一体化。因地制宜推广膜下滴灌、微喷灌、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优化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配置,科学建立灌溉施肥制度,实现水肥利用效率双提高。发展改革委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为目标,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规划》中涉及海河流域的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同时深化农业水价等重点改革,切实提高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强对海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结合灌区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推进海河流域农业节水、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感谢您们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环境保护部
2017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