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有关问题的复函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关于提请评审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请示》(护自函〔2009〕56号)收悉。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方案通过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审议。现将有关评审意见函复如下:
一、同意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功能区调整。将昂英-小丹江片区内的部分缓冲区和实验区调整为核心区,在核心区外围重新设置缓冲区,将缓冲区内的昂英村,包括昂英、昂宿等苗寨调整为实验区;将毛坪-桥歪片区核心区内最大的村寨毛坪和缓冲区内的新寨调整为实验区,将桥歪河上游植被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从实验区、缓冲区调整为核心区;将雷公坪-陡寨片区实验区面积扩大570.9公顷,核心区面积减少684.3公顷,核心区内的乌茫寨调整为实验区;将雷公山林场片区山顶附近322.3公顷的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将山顶北侧142.6公顷的核心区调整为缓冲区;将交腊-高岩片区637.4公顷核心区调整为实验区、缓冲区,将高岩141.9公顷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核心区由17334公顷调整为16818公顷,缓冲区由9504.7公顷调整为10314公顷,实验区由20461.3公顷调整为20168公顷。
二、调整后的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7300公顷,其中核心区16818公顷,缓冲区 10314公顷,实验区20168公顷。保护区范围在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之间。保护区东以台江县的五迷寨为起点,向南沿五迷河经鸠系、大平山、极松岛和小丹江一线至雷山县的高岳山;南以高岳山为起点,向西北至乔洛,转向西南经开屯村,沿庐榕公路向西至排里坳;西以排里坳为起点,向北经猫鼻岭、乌东一线、虎雄坡、脚尧至乌尧,转向东北沿白水河经乌香坡至南刀寨;北以南刀寨为起点,向东经南刀坡至昂朔坡,转向西南至五迷寨。
调整后保护区共设三处核心区,分别为北部(九眼塘)核心区、中部(格头-冷竹山)核心区和东南部(昂英-小丹江)核心区。北部(九眼塘)核心区边界从石灰河起,经干茶西、熊迷坡、寨也房冲、雷公坪、干条也麻冲、鹅干若岭至陡寨民桥;中部(格头-冷竹山)核心区边界从雀鸟村起,经播草秀山岭、木樟坳顶、雀鸟坳顶、雷公山、野得坡、交腊、冷竹山、大槽山、毛坪、白当、桥水溪口、大毛坡、七里冲、格头至雀鸟;东南部(昂英-小丹江)核心区边界从乌沙溪岭起,经排也伦、麻栎坳、白虾岭至乌沙溪岭。
三、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以附图为主,文字描述作为参考。请按照新的调整方案标明功能分区,并向社会公告。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2年11月23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州省环境保护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