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党建 > 党建信息

请党放心,美丽中国 奋斗有我——生态环境部青年理论学习成果报告会汇报摘登

2024-05-04

2024-05-04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4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首届青年理论学习成果报告会,14名青年代表用“青言青语”汇报理论学习和岗位建功的成果与感悟,展现生态环保青年对党忠诚、奋发有为的青春风采,发出“请党放心,美丽中国 奋斗有我”的青春宣言。
畅游“文山词海” 书写精彩华章
办公厅  张宝
  我是来自办公厅研究室的张宝,工作中主要是和文稿打交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写材料的”。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畅游“文山词海”,书写精彩华章。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为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我们起草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通知》,并总结、提炼上报了学习贯彻情况,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让我们深受激励和鼓舞。
  在研究室工作,面对“文山词海”,虽然枯燥,但也特别磨练人、培养人,每当起草一篇高质量的文稿,都特别有成就感。下面,我向大家汇报分享一些文字工作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必须强学习、讲政治。文稿起草是“以文辅政”,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体现在文字中,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我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基本功,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坚持“身在兵位、胸怀帅谋”,“身临其境”从领导的高度和视野谋篇布局、遣词用句,力求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支撑决策水平。
  其次,要多积累、常储备。文稿起草不是凭空想象,没有足够多的积累,就难以做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初到研究室工作时,因为缺少积累储备,写东西比较慢、内容也比较涩,后来提醒自己加强学习,注意收集素材,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不断增加“肚子里的墨水”。现在,我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摆在手边、随时翻阅,养成了浏览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阅读《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的习惯,及时跟踪中央最新精神和表述用语,还会经常通过部公文系统了解各司局重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努力做好文稿写作的“粮草储备”。在出差调研中,也会留心了解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收集案例素材,以求文章更有滋味、讲话更接地气。
  三是勤练习、多实践。文有章法而无定法,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写出好文章,从“小笔头”成长为“大笔杆”。近五年来,研究室平均每年起草核改的领导讲话、报告等各类文稿超过500件,正是通过高强度的实战实践,让我们保持头脑随时充电、思考始终“在线”,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写文章数易其稿是常事,电脑中保存的2024年厅局长会领导讲话过程稿有20多版,只有秉持工匠精神,在追求精品中一次次“摸高蹦远”,才能不断提高升华。文字工作加班加点、点灯熬油是常态,还时常会有紧急情况,仍记得南迦巴瓦峰下顶着高原反应通宵改稿的情景,国二招宾馆的灯光下、出差途中的中巴车上都留下了奋笔疾书的记忆,但这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砺更显珍贵。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生态环境青年铁军,我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奉献牺牲,用青春的汗水、精彩的文字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中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践行依法治污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法规与标准司  张乃月
  我是法规与标准司的张乃月。5年前,我站在几乎同样的舞台,肚子里还有个宝宝,说着在法规司综合处工作近10年的体会,当时的题目是“时刻准备着,我是一块砖,组织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很自豪,今天我可以非常确定地说,我兑现了这个诺言。
  休完产假后,我服从司里的工作安排,开始了环境法治工作的新征程。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是我们生态环境法治工作最根本的宗旨。作为一个环保老人、法治新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法治工作中落实好这个要求。
  一次次的立法工作,让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在配合最高法修改关于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时,作为上位法的刑法将环评、环境监测等中介机构造假纳入刑事处罚范畴。当时碳市场开放不久,碳排放中介机构数据造假刚刚出现,未被刑法明确列入。从构建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角度出发,按照部领导指示要求,我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向最高法说明环境中介组织性质的类似性,对数据造假行为实施严惩的必要性,最终获得支持。那一刻,我感受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是环境法治工作的“灵魂”。
  作为一个生态环保法律人,既要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又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如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我们的生态环保工作呢?这是我常常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是我们对排污单位监管的核心制度,大家对排污许可证记载事项有很高的期望。在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时,我牢记总书记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的要求,本着“法无规定不可为”,和环评司的同事一起,严格依据上位法律法规确定排污许可证记载事项。在办法通过部务会的那一刻,我认识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我们工作最重要的结合点,应该就是“依法治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有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何规范执行好呢?这是我常常思考的第三个问题。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是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的专门规章,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也关乎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权威。修订这个办法时,正值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在感染新冠的情况下,我和执法局的同事视频开会,逐条研究推敲,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回应,对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作出细化规定等,办法出台后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那一刻,我清晰认识到,依法治污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合法合规的行动上。
  近期我们正配合立法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这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远和大局,也是对立法工作的一次“大考”。时间紧,任务重,我将和各位同事一起,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推动出台一部符合管理实际、有实践基础、可操作性强的生态环境法典,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还是五年前的那句话,生态环境工作需要我做什么,我就认真学习什么。做好能力储备,组织有需要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在实践中品味理论学习“滋味儿”
行政体制与人事司  王阔阔
  我是来自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干部二处的王阔阔,很荣幸可以在部首届青年理论学习报告会上作现场报告。我报告的主题是“在实践中品味理论学习‘滋味儿’”,主要是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参加工作以来关于理论学习的思考和感悟。
  我是学环保专业的一名理工生,上学的时候动手能力比较强,但不擅长舞文弄墨。2018年刚走出校园、来部里工作的时候,学理论的方式是“跟着学”,很机械。因为学习不系统、知识点碎片化,看不明白、学不进去,回想起,颇有一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苦涩”滋味儿。又因为积累不够、思考较少,在起草文稿时经常“临时抱佛脚”查找素材,往往急抓现用“不赶趟”,写的材料“上不了台面”,抓耳挠腮,也感到一种“酸涩”滋味儿。那时候对理论学习的概念是模糊的,相信很多青年干部有过相似的经历。
  2021年,我到干部二处工作,光荣地成为一名组工干部。在两年多的人事工作中,我逐渐懂得理论学习有一个关键要领,那就是实践。就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部门提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那么在人事司,我们是怎么学习领会这12个字,怎么落实的呢?
  党中央的精神、部党组的决策部署,人事司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我们牢牢把握“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考察中坚持政治素质首问、从严把好干部政治关等等。我们把“讲政治”作为组工干部的第一标准,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作为管干部的干部,我们深知公道正派、任人唯贤是赢得干部群众信任的根本,我们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甘为人梯、甘当伯乐,只为业谋“才”,不为人谋“官”,敞开大门倾听干部心声,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干部之家”。我们把“重公道”视为组工干部的“生命线”,
  人事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我们必须熟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团各种人事管理政策规定,多方咨询请教,为的是吃准吃透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更贴合我部实际,更符合干部切实利益。我们弘扬“安专迷”精神,把“业务精”作为一贯追求。
  还有,“作风好”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人们常说,组织部门是“金字招牌”,这是荣誉更是鞭策。在人事司,“5+2”“白加黑”是常态,在4楼人事司办公区域总可以看到不灭的灯。“特种兵”式出差更是家常便饭,为了不耽误上会,一个考察组可以一天跑两个城市考察干部,记录上万字的谈话内容,完成大量必经程序,经部党组会审议后,大家才能看到贴出的一纸公示。我们注重研究式工作,在大量调研请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政策和机制,制定工作手册,下足绣花功夫,做到“精准、具体、可操作”。因为大家难以看到背后的我们,所以感觉人事司神秘。
  “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这12个字看一眼就能记住,但在2年来人事司领导同事的言传身教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才真切感受到这12个字的分量。青年干部往往更侧重于理论学习本身,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2年基层学习锻炼期间,接触的许多环保干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们不像我们有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长期的一线环保工作,就是他们理解理论最好的“温床”。“实践出真知”,大家不妨更多在本职工作中去寻找灵感,茅塞顿开的时候,理论学习也就有了“甜味儿”“香味儿”,“滋味儿”就更浓了。
  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中国,从时间上来看,青年干部的舞台宽广,大有可为,要把握历史机遇,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挖掘出理论中的强大力量,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彰显青春担当。
让理论学习在帮扶地区开出绿色发展之花
科技与财务司  卿任鹏
  我是来自科技与财务司综合处的卿任鹏。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处里调研报告组青年干部,在此跟大家交流和分享理论学习、实践的一点心得体会。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让理论学习在帮扶地区开出绿色发展之花”。
  我在处里主要从事定点帮扶工作。我部帮扶工作始于1992年帮扶河北省围场县,2002年增加隆化县,2021年增加西藏定结县,2023年又增加青海省达日县。“穷亲戚”变多了,帮扶的任务和责任也更重了。在部内外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帮扶地区顺利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整体迈入了全面小康,但距离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仍然道阻且长。
  这几个县都拥有较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我们在司党支部的引领和指导下,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边深入思考、一边探索实践、一边总结提升,努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帮扶地区绿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以围场县庙子沟村为例,庙子沟村是我部帮扶的原深度贫困村,紧邻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优势非常突出。但由于资金、技术、理念的缺乏,使得当地群众“守着绿水青山受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为帮助庙子沟村振兴发展,努力将当地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与部系统帮扶单位、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研究确定,从发展生态旅游破题,依托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区位优势,围绕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特色乡村民宿、培育村民内生动力等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帮助庙子沟村逐步解决“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谁来发展”“如何持续”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今的庙子沟村,以“太空舱”为特色的民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与石家庄市塔元庄村建立了“候鸟式”康养合作模式,乡村绿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同时,我们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帮扶地区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先后牵头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生态宜居美丽村镇试点”建设等,从解决当地农村“脏、乱、差”问题,到建设山青水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从帮助先心病儿童免费治疗,到开展中小学生励志奖学金评选,提升人本关怀;从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到推动高铁文旅宣传和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帮扶地区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等等。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们在攻坚一线中挑灯战斗,多少段崎岖不平的山路,我们在沟沟岔岔中奔赴乡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帮扶地区绿色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探索形成了“点绿成金、添绿增金、守绿换金、借绿生金”和“生态塑美、产业富美、文化兴美、人才助美、制度促美”等富有生态环境特色的经验模式。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给予了高度认可,我部帮扶工作连续4年获得最高“好”等次,相关经验材料在旗帜网等宣传推广。孙金龙书记、黄润秋部长也专门作出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我们总结完善优化,力争取得更好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在新时代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青年干部有广阔的舞台去奋斗、展示和成就自己。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荣光。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建功立业。
扎根基层 砥砺奋进 在广阔天地绽放青春光彩
水生态环境司,援疆干部  洪宇宁
  我是来自水生态环境司流域三处的洪宇宁。九个月前有幸经组织选派,参加第十一批援疆工作,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基层一线,让我从政策设计的参与者转变为执行者,在实践中探索跑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在这里,我分享三点感受。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湖的最后一道关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工作。我有幸成为改革文件起草者,在坚持严管的同时也发现,虽然不少排污口应当取缔,但有的是自然保护地原住居民的日常排水通道,还有的承担着城市排涝功能,如果简单“一堵了之”,将导致积水内涝,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背离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初衷。所以,我们在改革文件中, 将依法行政、实事求是和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排污口,要求避免整治“一刀切”,对确有困难的单位,允许设置过渡期,让整治工作有态度、有力度、更有温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按照相同思路,我们还优化了排放标准,让污水厂“喝啤酒”,也就是允许啤酒等行业与污水厂协商,在不影响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将可生化性较好的工业废水排入污水厂。标准发布后,企业降成本,污水厂增收入,排水达标更稳定,青岛啤酒等企业尝到了甜头,还给部里发来了感谢信。
  二是运用系统思维,坚持创新驱动,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带着组织的重托和领导同事的关怀,我来到了米东区。这里债务风险等级达到红色,稳增长任务很重;同时空气质量长期在全市“吊车尾”,治污压力同样很大。当地党委政府对援疆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让我分管保护和发展两方面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真领悟总书记关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理论真谛,深入一线调研,发现燃煤源贡献了全市冬季PM2.5的51.9%,破题的关键在煤。想明白了就干,我们重点推进农村“煤改气”“煤改电”和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绩效升级改造,2023年PM2.5、PM10降幅从上年的全市倒数第三升为正数第三,特别是12月份降幅居七区一县首位;同时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居全市第二。我们的探索还得到了肯定,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入选全国首批、全疆唯一的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三是增进民族和睦,坚持团结奋斗,当好推动政策落实的发动机。米东区是三十多个民族的共同家园,只有各族同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克服困难,结出高质量发展的硕果。比如这里有个哈萨克民族乡,地广人稀,基层力量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特别大,但是各族同志团结奋斗,回族区长带着我取缔私挖盗采,维吾尔族副区长和我清理非法堆煤场,哈萨克族乡长领我调查矿山破坏,蒙古族小伙跟我调查取证,有力遏制了生态破坏,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可见一斑。再给大家报个喜,去年我们米东区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这一代环保青年,在总书记指引下,在最好的年华,领悟最强大的真理力量,投身最崇高的事业,奏响最华彩的乐章,何其幸运,无上光荣。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出的人间正道走下去,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
发挥环评管理新效能 守牢绿水青山“第一关”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  魏翔
  我是来自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魏翔。我汇报的题目是发挥环评管理新效能,守牢绿水青山“第一关”。环评这个词被大家所熟悉,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最广泛、最彻底的信息公开制度,另一方面是他位于开发建设最前端,是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关”。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环评管理也展现出新的效能。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3点体会。
  第一是要心怀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京雄铁路是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支撑和引领国家战略的重要干线,大家如果坐过这趟火车,会发现在固安东站和霸州北站之间有一个奇特的“隧道”,它并不穿越山体、河道,而是修建在桥上,这就是国际首例高铁桥梁全封闭声屏障。我们在审查京雄铁路环评文件时发现,高铁将从霸州市北落店村正中穿过,时速350公里的火车噪声,将对周边上百户居民生活休息造成困扰。一边是国家重大战略,另一边是群众切身利益,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过反复比选论证,我们创新提出在桥梁上建设全封闭声屏障的措施。项目建成运营后,周边居民总体满意。该项目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成功入选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年度十大新闻,成为京雄铁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第二是要严格环境准入,守牢环保底线。在审批黄河上游某水电工程中,我们发现在已有小水电阻断河流的情况下,新电站建设将进一步阻断河流连通性,并加重对上下游鱼类迁移的不利影响。经过多次沟通,最终我们提出以新带老拆除了上游小水电措施要求,拆除后,黄河上游1000余公里河段实现了连通,为上下游鱼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江苏省某石化项目中,针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系列上大压小的措施要求,倒逼当地关停150多家小化工企业、拆除100多台小锅炉,实现区域SO2 、NOX、氨氮等污染物大幅削减,在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后,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由项目建成前的4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24微克/立方米。这些建设项目在我们的推动、斗争下,有的建成了行业标杆,有的项目还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
  第三是服务经济大局,支撑高质量发展。2022年,为稳住经济大盘,做好要素保障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要素保障专班。作为专班一员,我在做好重大规划和项目审查审批、能源保障等常规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推进基金项目调度、环评支持政策出台等新任务,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我和同事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有的同志甚至睡在单位。在司里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当年,我们仅用了一个多月便出台了《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创新提出了“打捆”审批、压茬审批等一系列提高环评审批效能的举措,并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从环评编制到审批的全过程保障;当年,我们一共完成了80个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涉及总投资1.44万亿元,数量同比增长122%,较好完成了当年的保障任务。
  环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是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重要制度抓手。身为新时代的环评工作者,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勇于担当,敢于挑战,不断发挥环评新效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一个迟到了五年的回答
华北监督站  金道来
  我是来自华北监督站的金道来。5年前,距离我的家乡30公里的浙江温州三澳村传出要建设核电站的消息。刚进入华北监督站工作不久的我,被多次问起“核电到底安不安全?”。问这个问题的人,有我的同学、邻居乡亲还有我的父亲。这是一个看似容易回答,却很难解释的问题,彼时完成核安全初任培训的我尝试从技术、理论方面去回答他们的疑问,但因工程经验匮乏,实在无力应对他们不断冒出来的“万一”。无法说服他们的沮丧、学艺不精的羞愧,时至今日仍难以忘怀。后来,我把这份窘迫埋在心里,像憋着一口气,塌下心来在学习与实践中寻找答案。
  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工作经验的增长,我意识到比起核电运行的原理,老百姓更注重安全这个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确保万无一失。”核事故惨痛的教训、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数量的明显下降、多国推进的“去核能化”、舆论引起的抢盐风波、核污水排海的群情激奋,核安全问题影响之深远、涉及之广泛,全部浓缩到了这一句“万无一失、绝无一失”当中。
  核电到底安不安全?老百姓希望得到的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我们为了保障安全做了什么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更进一步讲,只有在长期保障核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让人民群众认可核电是安全的。
  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10周年,也是核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第10个年头。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监管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依法从严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这是使命、是责任,也是对核能发展最大的支持。
  现如今我可以笃定地对他们说,核电是安全的。我们坚持文化引领,通过培育核安全文化养成利于安全的思维方式。汶川地震时,高通量堆操纵班组在所有人紧急撤离的情况下,坚守岗位操作反应堆安全停闭,这群逆行者把核设施安全置于自身之上的职业操守,彰显着核安全文化对安全的敬畏态度。为了进一步培育业内制造企业的核安全文化,我们一方面督促实行“黑名单”“防造假”等制度,逐步杜绝踩红线的行为;另一方面推动将核安全文化固化到体制中,引导从业人员建立不想违规的价值观念,在全行业形成守护核安全、敬畏核安全的良好氛围。
  现如今我可以肯定地对他们说,核电是安全的。我们坚持系统思维,通过总体谋划在产业链中补强管理弱项。在我国核电项目建设模式中,工程总承包单位发挥着资源调配、进度管理、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职能,是产业链中的关键枢纽,对核安全设备质量具有全局性影响,为此我们不断强化对其的监管,期望实现抓住一个问题、带动一片整改的效果,通过“以点带面”的监督机制,促进各级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构建了更加严密的设备质量防线。
  现如今我可以坚定地对他们说,核电是安全的。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风险指引在全行业中消除质量隐患。进口设备多是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的关键设备,如何有效防范进口设备质量风险、加强境外活动监督是我们始终面临的难题,为此我们从总承包单位着手,以对境内采购单位的检查作为境外现场监督的补充,发现并消除了多起核安全设备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实现了核安全监管对进口核安全设备的有效覆盖。
  最后我想说,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发现,我遇到的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已在各种讲话、论述中给出了答案,每每将这些理论结合到工作实践中,我总会因为思想得到了印证而感到雀跃,因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感到振奋。我相信,只要朝着总书记指出的路一直走下去,不惧风雨、勇挑重任,一定能通过保障核安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核”力。
感悟理论力量 坚定前行方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袁溪
  我是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袁溪,主要承担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技术支撑工作,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报告会,我汇报的题目是“感悟理论力量 坚定前行方向”。
  贫困,是困扰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顽疾。自2018年起,我开始参与部定点扶贫工作,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开局即冲刺、首战即决战的紧迫形势,我夜以继日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然而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促进乡村发展?这时,领导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今年刚开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你仔细研究看看。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这次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字字铿锵、句句千钧,为定点扶贫工作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生态保护修复、农产品有机认证、产业孵化、联农带农……一项项举措落地实施,帮扶地区如期脱贫摘帽,我们团队被评为部定点扶贫先进集体、个人获得通报表扬。
  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更离不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要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些年,我多次深入脱贫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等一线调研帮扶,见证了一个个乡村从“脏乱穷”到“绿美富”的蜕变。河北省隆化县,一名从事保洁员公益岗的村民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时,眼里瞬间有了光,颇有感触地说:“以前出门到处都是臭水沟和垃圾,‘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一点也不假,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感谢党的政策!”甘肃省上尹家村,一名晒得黝黑、精神矍铄的驻村干部向我展示了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和精心打造的菌菇大棚,动情地说:“老乡把我当自己人,我把自己当村里人,决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要努力让大家过得更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乡村振兴,美的是乡村,富的是乡亲,聚的是人心。至此,我明白了我为之奋斗事业的意义。基于大量实践,我参与编制政策文件20余份、形成报告50余篇,总结凝练出“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的“四绿四金”“两山”转化路径模式,阐明乡村生态与产业协同振兴机制,构建指标体系量化评价了协同振兴成效,用“两山”理念引领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从“八个坚持”到“十个坚持”,再到“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和“一项重大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显现出历久弥新的实践推动力。每每看见干净整齐的村居、蓬勃发展的村企、干劲十足的村民,我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更加认识到理论学习绝不仅仅是简单翻翻书本,更需要通过思考来理解、通过脚步来感悟、通过实践来深化、通过总结来提炼,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如今在工作中,我的手头总是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总能从那朴实有力的文字中得到启发、找到方向、坚定信心,接下来我将用实际行动和青春汗水书写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答卷,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当好民生福祉“守护者”——让青春在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环境发展中心  张雅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日中心的张雅京。我汇报的题目是《当好民生福祉“守护者”——让青春在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环保老兵,从事业务工作12年,兼任团干部5年来,我对理论和业务关系的认识也逐渐深化。这些年,从参与政策起草制定到奔赴一线开展科技技术帮扶的亲身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应用到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以及推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生态环保铁军的使命和担当,当好人民福祉和国家利益的“守护人”。
  近十年,党中央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生态环保青年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也越来越重,5+2,白+黑成为常态。记得建团100周年,正值中心团青工作繁忙之际,同一时间,又赶上地方污染防治攻坚战技术帮扶工作的关键阶段,夜间加班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左手手指怎么也使不出力气打字,情况紧急,抱着有难不怕难,要做就做好的态度,我坚持用右手把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为的就是对得起每份信任,工作做好,绝不掉地上。有青年同志问我有没有工学矛盾的问题。通过这些年我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一次次的政治历练,现在我可以很自信地跟大家说,付出汗水终将收获理论学习的甘甜。
  一、“五味俱全”让青年理论学习有滋味、有温度
  带着这份初心和对生态环保事业的热爱,我们联合部系统兄弟单位与中国气象局等12名青年干部,开展了“提升城市气候治理能力 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在基层”调研。我们通过“四步”学习法,明确目标,确定形式,筛选资料,预留时间来提高学习质效,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享受“醇味”,增强青年理论学习“毅力”。通过打好集体学、带动学、系统学、网络学、实践学、交流学“六学”联动的组合拳,接受学习带来的挑战,走出“理论远”“理论难”的认识误区,融入“鲜味”,增强青年理论学习“动力”。以党建为引领,及时响应中央部署,将绿水青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理念相融合,与调研地生态环保青年开展主题联学,深学细悟碰撞思想火花,注入“党味”,增强青年理论学习“创力”。通过青年宣讲、“接力微分享”等特色品牌和新媒体、青年理论学习专栏等载体建设,分享理论学习转化实践成果的喜悦,共享“甜味”,增强青年理论学习的“活力”。以有力支撑、有为咨询、有效服务,作为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检验目标,付出辛勤和汗水,引人“回味”,增强青年理论学习的“耐力”。
  二、下足“绣花”功夫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力上“新”、走“心”
  在调研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采用了“首尾集中、中间发散”的方式。行前,集中做好“六个注重”,注重“书本调研”“网络调研”与“文件调研”,注重方案制定、重点分配和系统培训,提升调研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倡导开放式、发散式思维,扑下身子、当好“小学生”,在与老百姓促膝谈心之中,沉淀思想、靶向发力。调研后,集中将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记得行前培训会上的一位老教授讲到“很高兴看到青年同志们能够想在前、做在前,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三、实干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奋斗足迹
  调研团亲眼看到了现代版“愚公移山”,石崮寨老支书家门口峭山种树探索“两山”转化的故事,“靠山吃山”每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近2000万的经济收入。看到了华山湖因生态治理由2017年的逢雨必涝,到有效应对2023年“杜苏芮”的巨大转变,以及蕴含着基层工作智慧的水环境监管“水立方”图册。调研团关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获得部领导的肯定批示;关于碳监测建议,为碳市场履约管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用技术所长帮扶基层打通新旧动能转换难点、堵点。一名基层干部说“调研团的青年同志为我们带来了一阵清风,实实在在为我们解决问题,祖国未来可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我不仅深刻感悟思想伟力,自觉加强政治历练,也淬炼了专业能力,升华了人生境界。
  作为一名生态环保青年干部,我们生逢其时,有责任、也有底气完成好党和国家、时代赋予的重任,我将不懈努力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以实干实绩,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奉献无悔青春!
以青春的力量 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张泽宇
  我是来自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张泽宇,一名核安全工程师。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以青春的力量,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核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之一,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是中央国安委首批建立的、统筹国家安全中涉核相关工作的跨部委工作机制,生态环境部是第一牵头单位,核安全中心是全面技术支持单位。
  作为一名青年核安全工程师,我有幸参与了诸多与核安全、国家安全相关的重要工作,这让我的理论深度与思想高度都有了充分提升。2024年4月15日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核安全观提出的第十年。三年前的4·15,《国家核安全知识百问》正式发布。我有幸参与《百问》编制工作,它也是我参与的第一项有关国家核安全工作的任务。通过《百问》,我接触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核安全观五个并重等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意义,对核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也促进了政治站位和视野的转变与提升,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我在编写过程更加投入,对每句话、每个字、每幅图都仔细斟酌,同事开玩笑说“这份校对文稿被你翻出了历史的沧桑感”。最终,《百问》成功发布并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我很荣幸地在上面漏了个侧脸。
  《百问》的编制经验,指导我在后续工作中更加坚定理论学习的决心,更加注重国家安全与核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习。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关注国际涉核信息动向和前沿安全态势,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并形成材料库;借助核安全协调机制平台,多次学习了部党组关于国家安全的工作部署,亲身感受了部党组、部领导对核安全“绝无一失”的政治担当;养成了在核安全监管工作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极限思维”;在所负责的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和年度核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中,在一篇篇重要文稿的编制过程中、在一件件急难的重点工作中磨炼自己,时刻向总书记“看得更广、想得更深、谋得更透”的要求对标看齐,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和更深情怀推动国家核安全工作。核安全协调机制被中央GAB评价为各协调机制的标杆、典范。
  2023年,第二十届中央国安委首次会议要求建立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核安全毫无疑问成为了首批试点。我在本次预警体系建设中担任技术支持负责人。有了三年国家安全工作的锻炼和经验积累,我能更从容的在国家核安全与核安全监管之间灵活的转换视角,也正是这些理论知识,帮助我和团队成员更好地推进这项缺少可借鉴经验、时间紧、要求更高的工作任务。
  国家安全无小事。身负这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默默坚守与辛劳付出的不易。身为年轻爸爸的我,却常常缺席9个月大女儿的欢声笑语和点滴成长;身为家庭顶梁柱的我,却常常无法回应父母的需求;身为妻子坚强臂弯的我,却让她成为了最独立的女强人。我也曾问自己,是什么在支撑着我?是什么让我如此拼搏?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念。是源自不断学习新知的深刻理论动力,是身边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舍己忘我的集体带动力,更是源自对核安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我只是千万共产党员、共青团干部中的一员,但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是一致的。那就是让青春在炽热的奉献中发光发热,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以实际行动去带动、感染身边的青年同志们,以大家成就小家,才是我们的幸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说:“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同志们,我们要共同接好核安全工作的接力棒,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筑牢国家核安全防线,强使命、敢担当,用青春担负起守护国家核安全的重任,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走近湾区,以青春之我见证双向奔赴的时代之约
环境规划院  强烨
  我是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强烨。还记得去年在珠海调研时,汽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内心突然涌起一种强烈的“奔赴感”。一座桥的建成,让港珠澳三地的通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1小时,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新政的实施,大湾区深度融合的新景象正在加速展现。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有个好听的名字——白海豚岛,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9公里,涉及海域29平方公里,秉承着生态优先、全过程保护的理念和坚持,“大桥通车,海豚不搬家”的承诺得以兑现。海天之间,香港的大屿山已近在咫尺,眼前这座超级工程见证的,是建设者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真对待,这是一场人与自然跨越形骸间隔、仁心感通万物的双向奔赴。
  在横琴,当地一名来自澳门的年轻同事说,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鱼塘遍地,夜晚最亮的是餐馆的灯牌,从没想过自己会在这里开启职业生涯。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视察访问澳门期间宣布:中央政府决定开发横琴岛,15年来,粤澳两地勠力同心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横琴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海岛变为一半公园一半城的生态幸福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合作区有效治理天沐河及两岸河渠,水质明显改善,极具韵律节奏感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徐徐展开。目前澳门居民在横琴购置的各类物业已占横琴物业的1/3以上,建设城市的人在这里拥抱生态宜居的新生活,这是一场青年奋斗逐梦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去年2月,部综合司、港澳办组织三地生态环境部门,于珠海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后的首次面对面座谈。会上,港澳同事对于协同推进大湾区生态环保工作高度重视、愿望迫切,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对于大陆政策的深入理解与体会,拓宽了我对三地最新生态环保合作形势、方向和重点的视野与认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其中的重要板块、成效标识,也是前提基础、关键支撑。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大湾区生态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打造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参与了美丽深圳、美丽广东规划纲要的编制,并支撑部综合司开展了大湾区规划实施和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建立等相关工作。将三地诉求作为推动解决的重要事项纳入相关文件,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紧密、务实的生态环保工作机制,与各方共同讲好大湾区生态环保故事……让我和同事们都产生了小小的成就感与使命感。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粤港澳生态环保合作创造了新的时代机遇,我们深切体会到,虽然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但只要拥有相互“奔赴”的信念与勇气,向着打造生态环境品质国际一流美丽湾区的共同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就能在制度多样性和发展水平差异性中寻求一致,实现深度的合作。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5周年,港珠澳大桥上往来的车流、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三地共建美丽湾区的愿望,是时代背景下“双向奔赴”的生动诠释,更充分证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中奋起争先,以青春之我奔赴时代之约。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以坚定信念点亮前行之路
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庞可
  我是来自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庞可,主要从事能源行业减污降碳与环境管理研究工作,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交流我的成长收获。入职以来,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要求,直面新环境新挑战新任务,不断向身边优秀的环保铁军学习靠拢,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一个“学”字贯穿始终。
  一是学而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科学理论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通过党支部的集中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互动学,青年论坛的研讨学以及个人的自主学,我学出了政治信仰,也学出了奋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致青春”的讲话,让我深刻理解青年于国家于民族于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十个坚持,让我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让我深刻坚定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人生信条。学而信,让我在坚定信念中燃起对环保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我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是学而思。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去年,我主动申请了我们中心自主立项的青年基金课题,对黄河流域燃煤电厂污染治理技术开展相关研究,这是我第一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研究工作,最开始真的是举步维艰,逐渐滞后的进度让我特别焦虑。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方法论的重要论述给了我启发,让我意识到正确的方法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从头做起,首先多问身边领导同事,了解思路和方法,厘清逻辑关系;然后通过对中心火电行业评估报告、超低排放改造调研报告等优秀成果的学习,快速掌握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接着将整个研究过程化整为零,按专题先易后难开展工作,边写边问边改,用科学的方法和他人的经验辅助我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最后全面整合,系统总结方法,积累经验和教训。学而思,这套问、学、练、思的工作方法,让我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考虑问题更加严谨、完成任务也更加高效。
  三是学而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而绿色能源则是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作为新青年,我积极将所学所悟所感应用到实践中去,为能源行业协同减污降碳和典型地区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在实际工作中,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与转型发展的需求与困难。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地方不同部门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客观诉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调查研究,聚焦环境质量改善和双碳发展目标,为行业和地区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学而行,让我在实践熔炉中积累经验练就本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年轻的我们,也许尚显稚嫩,也许略显浅薄,但做到坚定信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便有底气面对前进路上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将始终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环保热土上埋头苦干,探索真问题,提出真办法,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青春力量。
立足人事圈  无悔俯仰之青春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马晓博
  我是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人事处马晓博,现在人事司学习锻炼。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报告会,有机会向各位领导、同事汇报我的工作学习体会。我汇报的题目是《立足人事圈 无悔俯仰之青春》。
  我2017年入职海洋中心人事处,正式入了人事圈;2019年随着单位转隶,正式入了环保圈;2020年加入海洋中心“湛蓝”青年学社,正式入了学习圈。近年来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逐渐掌握世界观、方法论在人事工作中的应用,深刻感悟到人事工作的精髓,总结起来,就是“三个什么”。
  第一,了解职工要什么。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既有基本需要的物质追求,还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成长。刚入人事圈时,我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认识,局限在职工的显性需求,工资、职称、岗位等等。作为“湛蓝”学社的一员,通过平时学习交流,我对于职工追求自我价值的隐性需求有了更多思考,更加关注职工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平台,因为这些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最重要的支撑。只有真正了解职工之所需,才能提供职工之所求。
  第二,清楚自己有什么。总书记讲过,打铁必须自身硬。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自身层面,如果把“打铁”比作改造客观世界,“自身硬”就是改造主观世界,二者辩证统一于个体主观能动性。我是学管理出身,在导师熏陶下养成了看文件、学解读、听意见、写总结的习惯。工作后跟着领导研究政策、起草文件,潜移默化中学到许多宝贵经验,开始独立提出有关政策转化、建章立制的初步想法,其中一些成熟想法经过领导和同事论证形成工作建议,被采纳并写入正式文件。这个过程也是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成长的历练。2019年被抽调参加巡视,毫无经验、心里发慌,在组长们的悉心指导下,通宵补学中央和部党组巡视工作精神,阅读大量文件和典型案例,摘抄整本笔记,练写无数草稿,最后才交出了一篇合格的人事专题报告,并受到巡视办表扬。
  第三,知道我们做什么。2018年,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我所在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总结提炼出:人事管理六大业务(进、管、出、考、奖、罚)每一项都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做过硬的“打铁人”,是必答题、单选题。学习锻炼期间,我对人事司领导和同事时时、事事、处处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作风,印象深刻。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具体到实际,就是“3·2·1”。
  首先,有起点、无终点,甘做“三头牛”。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动力,把服务职工、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其次,通天线、接地气,吃透“两个情”。一个是“上情”,领会透中央和部党组精神,把握好政策方针原则;另一个是“下情”,揣着问题走出办公室,带着耳朵走进业务室。
  最后,敢作为、善作为,当好“一颗钉”。发扬“干”字精神,在学习中苦干、在工作中实干、在服务中巧干,钉好人事工作的每一颗“钉子”,为高水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以无私奉献书写无悔青春!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王鹏
  我是来自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王鹏。
  2022年7月24日凌晨,北京朝阳妇幼的产房门外,我焦急地等待着母子平安的消息,不时地点开手机屏幕,但时间仿佛有些凝固、走得很慢。突然,一条信息弹了出来:“书稿已定,双喜临门!”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编写专班同事发来的消息,瞬间让我本就紧张的心情变得更加激动,思绪也短暂地回到了一年前。那会,我还敲着代码,从事着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而后,很荣幸被选入《纲要》编写专班,开始了一段专注于理论研究的光荣工作。集中学习、上墙修改、逐字打磨,编写的过程仿佛十月怀胎般煎熬,却始终犹如对新生命降临般期待。10章、31目、87条、5.1万字,这些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的心血,更是凝练了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刻论述。
  如今,我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的一员,继续奋战在研究阐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一线,更加倍感珍惜、倍感光荣,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保持初心,成于修炼,贵在坚守。刚从业务技术岗位转到理论研究岗位时,我也有过迟疑和困惑,从读博到工作,自己一直在具体的业务领域里钻研,有时会忽略理论学习,一开始心里是发虚的。后来,索性一门心思扎下去,采取看似有点笨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惊喜地发现,就像春天里的小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当有一天突然回过头来看,小苗不知不觉间已经慢慢长大。更加令人振奋的是,此前业务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中找到了思路、找到了答案,这帮助我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理论研究的初心。事实上,过程却并不容易。有人说,做理论研究工作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耐得住寂寞”。日常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态,工作要求也特别高,不容许犯一点错误,每句话、每个文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准确无误,因为一旦理论的表达失之毫厘,宣传下去就可能谬以千里。作为一名年轻的理论研究者,要克服这种难熬的寂寞,就得看初心,而初心的背后,信仰是根基、奉献是本分。《纲要》编写专班的一位领导就经常说:“有了信仰干工作,就会把苦和累当作一种锤炼、一种修行,没有信仰干工作,就会觉得苦海无边。”
  践行初心,理论为本,学习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尤其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的当下,我们青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危机是本领的不足。克服本领恐慌,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在学习中,有几点感受尤为突出。
  学习要做到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也就是说既要有学习的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我是学环境的,现在做理论工作,研究阐释宣传总书记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都要补课,不能只关注环境。
  学习要追求精准掌握,做到心领神会。学习如果只是浅显地读、简单地看、草草的浏览,只会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表面认识。当进行一定思考转化后,一般会经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逻辑误区。但当真正理解透彻、领会到位,自然会产生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产生“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的真理认同,我想这就是真学真懂真信背后的自然逻辑。
  学习要突出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用心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的青年干部,我深知,理论就是业务、业务就是理论,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不学理论,工作一天都干不了。我也深知,学习的态度越虔诚,汲取的养分就越多;投入的感情越真挚,收获的分量也就越重。让我们互相勉励,继续努力,用心用情用力学习,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真理光芒。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