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生态文明照亮江苏发展路

2012-09-27

2012-09-27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莉 闫艳 高杰

  “截至目前,江苏累计建成22个国家生态县市,占全国总数的50%,建成环保模范城市2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38个、国家级生态村44个。”这是记者日前从江苏省环保厅获得的一组数据。

  “江苏省有着特殊的省情,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尽管江苏省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快速的经济增幅使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为此,江苏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十二五’时期全力推进的八项工程之一。”江苏省副省长许津荣表示,“只有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让公众环境意识逐步提高,使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才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环保为民,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目标

  民生与环保是当前工作的两大主旋律,江苏省宜兴市将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一组3年来宜兴市接到群众污染投诉的数字:2009年为1832件,2010年为1023件,2011年为784件。

  为何宜兴市污染投诉的信访件数明显下降?宜兴市环保局局长杨越飞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宜兴市连续近3年开展“民生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硕果。

  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告诉记者:“现在民生环保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这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做决策、上项目时都坚持以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集中力量办一批广大人民群众最欢迎、最急需的实事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真真切切的幸福。”

  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的江阴市,环境信访量高居不下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为此,江阴市积极探索环境信访新机制,寻求解决环境纠纷、防范环境矛盾升级的良方,力争通过实施创新信访制度、网上信访公开回复、领导带案下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信访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生态文明离不开百姓的参与。”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秋芬说,扬州秉持“惠民、靠民、育民”的理念,开展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的“绿满扬州”生态行动,让百姓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扬州10个政府部门牵头在十大系统展开了绿色创建活动,把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传播到每个角落,让扬州人真正把绿色发展和绿色进步作为自己的追求。

  从首家“环保模范城”到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张家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走进张家港,天蓝水碧、草木葱茏;探寻张家港,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铿锵有力。

  从2006年开始,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张家港连续开展了三轮环保“三三三”工程。同时,为切实改善城区水环境,张家港投资15亿元对横贯市中心的小城河进行景观河道综合整治,昔日黑臭的“龙须沟”已变成如今景色宜人的城市新地标。

  整治农村环境,补齐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短板

  宽阔的水泥道路两旁是绿油油的花木,路口有垃圾池,昔日的垃圾堆已栽上花草,村头建有污水处理基地……

  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陆巷村,以往农村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的景象不见了。这里的村民说,经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村庄旧貌换新颜,环境和原来相比好多了。

  “江苏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有着区域特点,苏南地区生活污水污染是主要问题;苏中、苏北地区主要表现在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上。”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赵挺告诉记者。

  如何根据区域特点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靠分散村庄环境整治和单一环境工程支撑,将会滞后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探索新型农村环保治理模式,只有通过连片整治,才能改善区域环境。”赵挺表示。

  为及时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江苏通过对全省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梳理,筛选出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些突出环境问题,确定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市、区)。

  按照“整村推进、连片整治”的原则,组织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四大重点工程,作为连片整治的“重中之重”。

  经过两年多时间,现在江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在金坛市西大门村,村民陆大爷指着门前整洁的柏油路对记者说:“以前路是土路,边上到处都是柴火堆、垃圾堆、粪堆,一但有车经过,尘土飞扬,味道难闻。现在,早上起来闻着空气都是甜甜的。”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然而,如今的扬州何时去看都是一幅醉人的生态美景。这里,如火如荼的生态创建,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铿锵脚步。

  “假如没有近3年的生态创建工程,扬州市环境基础设施至少落后5年。”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秋芬说,创建国家生态市就是扬州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也是主抓手。

  创新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江苏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保障。在政府统一组织下,各项环保工作风生水起,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告诉记者,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府把《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确定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以环境安全保障公共安全,以环境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2020年建成生态省打下坚实基础。

  为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开展,江苏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李学勇省长任组长,36个部门组成的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指挥有力、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

  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淮安市清浦区在体制机制保障上可谓是精彩纷呈。清浦区坚持领导推动,明确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生态创建总指挥,建立相关机构,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督导推进的工作氛围。同时,坚持政策驱动,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了生态创建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并将创建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区各有关部门,与目标责任制挂钩。

  “生态是清浦区放大自身优势、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张重要王牌,我们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我们的环境,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清浦区生态建设大会上,清浦区委书记周青的话语掷地有声。

  江苏还建立了规划引导机制。苏州、无锡、常州等市率先编制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江苏各部门把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加大落实推进力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