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环境要闻

立足环保职能开展抗震救灾

2008-06-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8-06-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本期对话人物

  王文斌
男,1959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党组书记;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副书记、区长;2005年至今,任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环保部门如何应对地震中的损失

  关键思路
  

  迅速恢复环保能力建设成为首要问题

  记者:“5·12”四川汶川地震使成都市所辖的都江堰、彭州、崇州和大邑4个地区的环保系统损失惨重,在环保部门办公、应急及监测设备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的情况下,成都市是如何有效开展应急工作的?

  王文斌:成都市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边缘,离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仅有72公里的距离。从都江堰向里进发,每走10公里,在你的眼前就会呈现不同的灾情,随着行进的深入,灾情也越发严重。靠近龙门山地震带的地方受地震的影响和波及比较大。

  在此次地震中,成都市所辖的大邑、邛崃、新都区、崇州等市、县环保系统的基础设施、应急及监测设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都江堰市环保局的办公楼出现了严重倾斜和损毁,其中有一个干部和一个临时工家属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办公设备、监测设备和7台监察车辆全部被损坏。目前,只能在空旷地带搭建帐篷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及职工和家属办公及生活场所。可以说,这场地震将都江堰环保局的固定资产、监测设备和交通车辆损毁殆尽,价值500万元的5个自动空气监测站也未能幸免。

  在这场突发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我们把迅速恢复环保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呢?在地震发生后,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抢救生命、维持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秩序和有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不可能马上投入资金来恢复环保部门的监察、监测能力。环保部门需要上级帮助下级,恢复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迅速投入到保障灾后环境安全的战役中。5月14日,我们发动成都市环保局机关为灾区捐款,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捐款金额就达到8万多元。然后,我们马上将捐款分发给所有受灾地区,给他们购买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一些基本办公器材。同时,成都市环保局马上向都江堰、大邑、彭州环保局划拨能力建设经费,保证在抗震救灾时期受灾地区的环保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开展。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四川省内,眉山市等地环保部门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监测人员携设备赶赴重灾区开展工作。在省外,重庆、沈阳等地方的环保部门在得知成都市所辖地区受灾之后,他们千里迢迢第一时间送来食品、水和急需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在第一时间有效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关键思路  

  打好主动战


  记者:灾情发生后,成都所辖地区环保部门的应急能力如何?具体开

  展了哪些环境监察和监测工作?

  王文斌:在确保重点污染源环境安全方面,我们采取了“企业隐患排查进厂、饮用水源排查进村、事故隐患检查进库”的做法,下发了检查通知,规范了检查的程序和办法。通过对全市2284家工业企业的检查和重点污染企业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收集掌握了全市环保设施受损情况,对全市工业企业损坏的9台套在线监测设施采取了果断措施,强化企业监管。并先后深入到都江堰,彭州等受灾一线指导了重点工业企业的隐患排查工作。

  在此次地震中,成都市环保系统的环境监察、监测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灾情就是命令,人在阵地就在。地震后第一时间,成都市环保系统立即投入抗震救灾的应急响应,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对辖区的重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和饮用水源地进行大面积的“拉网式”排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城区没有发生大的环境事故,重点污染源没有发生泄漏,对环境安全没有产生威胁。成都市环保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立足于环保职能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这凸显了近几年来尤其是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环保人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成都,地震发生后,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成都市环境监察支队、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环保宣教中心等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纷纷集合到环保大楼下,待命出发。成都市环保局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快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把保障成都12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工业区、重点水源地保护区以及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危险化工企业都成为环保部门严防死守的对象。地震发生后,成都市环保局领导班子成员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带领应急组奔赴重灾区。

  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彭州市,地震发生时,原本在外带队巡查的彭州市环保局局长焦锋仅仅用20分钟的时间,便从数公里之外的乡镇折返到环保局机关,指挥班子成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迅速撤离办公大楼。将近300名职工家属转移至安全地带后,选择空旷地带搭建临时指挥所,迅速启动环境污染处置应急预案。5月12日14时55分,彭州市环保局召开震后第一次党组会议,派出5名党员干部参加彭州市党员救灾先锋队,在积极参与灾区重大救灾工作的同时,成立了以党组成员为组长的救灾支援组、安全保卫组、宣传稳定组、应急监测组、巡查监控组,要求全局上下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焦锋率队第一时间赶赴位于沱江上游的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考虑到在此次特大震灾背景下,此类企业环境风险较大,已经不再具备继续生产的必要条件,焦锋遂当机立断,以彭州市环委会的名义向这个企业提出4点环保要求:一是立即停止进料;二是立即停止排放生产废水进入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是尽最大可能确保人、财、物安全;四是从最坏情况做准备,确保环境安全。为防患于未然,12日当晚,彭州市所有重点污染源企业或在建项目均按要求全部停产、停建。与此同时,为维护下游地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在通讯中断、无法联络的情况下,彭州市环保局党组马上指派副局长罗全恩即刻带人赶往下游的青白江区,告知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停电实情,商请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加以防范,以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在环保部门的积极协调和现场督促下,经电力部门紧急抢修,12日晚19时40分,彭州市污水处理厂终于恢复正常运行,城市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据统计,彭州市环保局相继派出4个监察小组,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0多人次、执法车辆50台次,先后前往四川制药·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彭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80多家企业,就环境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指导帮助重点污染源企业和所有危化品生产企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针对余震持续不断的特殊情况,要求企业一律停止生产,彻底防止了因地震灾害可能对企业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环境安全。

  在同样受灾严重的大邑县,地震后,所有环保职工都在操场上集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辖区内的化工企业、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巡查。

  在成都、都江堰、彭州、青白江……在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环保部门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立即赶赴污水处理厂、化工企业、重点污染源、危化品的仓储点等地进行排查,为保障环境安全抢得了先机。与此同时,成都市各级各地环保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积极应对,果断、有效地处置环境突发事故,彰显了环保系统的环境应急能力。正是有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扎实排查,成都市在灾害后没有发生一起突发环境安全事故,所有环境安全隐患都在源头被消除。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挫败谣言、解除危机

  关键思路  

  确保饮用水安全


  记者:5月14日清晨,一股“成都市自来水遭受污染”的谣言向蓉城袭来,引起市民极大恐慌,市民纷纷抢购矿泉水,一度导致成都部分区域停水,商店矿泉水告急。之后,都江堰市宝瓶口断面的石油类指标也出现异常情况。在这个危急时刻,环保部门如何解除这一系列危机?

  王文斌:灾情发生后,成都市环保系统把防范环境突发事件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把保障成都市城区600万百姓饮用水水源安全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了“全流域监控、分河段监测”的措施,迅速开展饮用水源地污染企业排查,积极与市级相关单位建立水质监控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及时组织帮助相关区(市)县开展以岷江内江及柏条河、徐堰河郫县段的水质变化分析,对都江堰、郫县自来水六厂取水口等重点饮用水源进行全流域安全监测监控,扩大防御纵深,有效处置了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的事故隐患。

  5月12日19时30分,成都市环保局指挥郫县环保局组建7个应急小分队,沿柏条河、徐堰河向上游推进、排查,全力以赴把好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仔细查看了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和自来水生产、供应情况。环境监测人员对柏条河、徐堰河实施加密监测。在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获得准确监测结果后,以日均连续发送200条短信的方式,第一时间向成都市政府报告饮用水安全和环保工作信息,为之后成都市政府发布相关公告、彻底消除部分市民因不实谣言产生的心理恐慌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为及时掌握饮用水水质安全情况,成都市环保局与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建立信息交换、联动机制,多次前往成都市自来水公司二、五、六厂,以及成铁自来水厂、龙泉驿自来水厂检查,坚持将每天的水质监测情况、自来水厂生产情况和疾病控制信息进行互换,实现了信息共享。

  5月14日清晨,“成都市自来水遭受污染”的谣言一出,居民大量储水,导致自来水压下降,出现了自来水断水的情况,市民非常恐慌。成都市环保局立即向抗震指挥部报告,监测数据表明水质并未受到污染,使谣言得以及时澄清。

  在交通严重受阻、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彭州市环保局局党组立即指派副局长王锐带队徒步6个小时,赶往位于北部山区的小鱼洞镇,对以炸药生产为主业的成都虹光化工实业公司进行停产后的现场勘察、核实,督促企业做好一切应急准备,为日后澄清子虚乌有的“化工厂爆炸导致饮用水水源污染”之类谣言抢得了先机。当5月14日传言上游水源受污染时,青白江区环保局及时报告水质监测数据,为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消除饮用水污染的谣言赢得了时间,及时稳定了群众的情绪。从5月13日至今,我们共对2000多家企业、60余家污水处理厂和170多个乡镇的集中式水源地进行排查。同时,对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市的宝瓶口断面进行加密监测,及时把握水环境的变化情况。大面积的排查和扎实的环境监测数据让我们对于成都市的饮用水水质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也为挫败谣言提供了依据。

  5月15日左右,我们发现宝瓶口断面石油类指标出现异常,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及时向指挥组报告,对污染源进行彻底排查,成都市自来水六厂针对石油类超标的问题马上启动应急预案,赶快储备活性炭、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及用来吸附、沉淀和消毒的药品。同时,环保部门进行大面积排查和加密监测。排查表明此类污染主要是上游有两个变电站损毁得比较严重,由于汽车侧翻和油桶泄漏及使用冲锋舟造成的。成都市环保局立即向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议对紫坪铺的大量悬浮物和垃圾进行打捞,这一意见被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采纳,迅速派出一支专业打捞队伍,进行24小时的打捞工作。目前,已经打捞了近5000立方米的漂浮物,几十吨浮油已经基本清除。

     点击四

  焦点关注

  如何防范灾后环境次生灾害

  关键思路  

  打好防御战

  记者: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经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在这个时期,一些企业也将逐渐恢复生产,如何防范可能引发的一些次生环境灾害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成都市环保局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文斌:应该说,对于环保部门来说,防范由于地震而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环境灾害问题,任重而道远。在防范灾后次生环境污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专家会商,积极引导”的办法,编制全市地震次生环境污染防止手册,下发了防范地震次生环境污染的工作指导,切实做到“主动及时防范、科学有效防范、安全长效防范”。

  我们要求各级环保部门把防范灾后次生环境污染工作提高到讲政治、顾大局、促稳定,防止因次生环境污染影响灾后恢复重建大局的高度来认识,深化工作落实;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要紧紧围绕确保饮用水安全这个重中之重,继续加强对紫坪铺水库水源的监测,严密监控岷江内江及柏条河、徐堰河郫县段的水质变化和都江堰、郫县自来水六厂取水口,对停产及恢复生产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求必须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对石油化工、核设施等高危行业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矿库等重点污染治理设施设备、构筑物及监控设备维护情况的环境监管力度。

  成都市实行了灾后企业停产要报告,企业受损情况要报告,恢复生产要报告和企业停业复查、受损复查、恢复生产复查的“三报三查”制度,加强了对灾后企业的环境监管。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必须在符合安监部门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申请;当地环保部门接到报告后,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回复;审批情况报市环保局备案,成都市环保局视情况组织复查。

  企业只有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才能恢复生产:第一,污染治理设施完好,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能正常运行。第二,危险废弃物堆放场所具备防雨、防渗漏、防扬散“三防”措施。第三,现存危险废物必须清理处置完毕。第四,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具备安全运输、储存条件。第五,无应急池的排水企业必须修建与排水规模相当的应急池。第六,企业必须出具应急预案,并储备必要的应急抢救物资。



  王文斌如是说

  我们不仅要关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更要关注污染物的浓度。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不断增加,是老百姓都能感受到的,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情况也与市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息息相关。为此,从今年起,成都市决定首次把污染物浓度控制指标纳入空气质量考核范围,在3年内,每年削减二氧化硫浓度比率1.1%,削减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率3.6%,同时采取有效举措,对空气中的臭氧和一氧化碳含量实施监控。

  今年年内,成都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确保组织、人员、经费、工作“四落实”。据悉,目前成都市已经将乡镇机构和编制问题纳入工作计划,年底以前,成都将建立健全环保三级监管体系,拟通过在重点乡镇建环保所、在其他乡镇设专职环保员等方式,达到环保乡镇全覆盖,提高环境监管力度。

  保护环境是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亟待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NGO等社会团体的有效作用,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环境意识。

  随着城乡统筹的逐步推进,我们早已不再按城乡分隔的思路考虑污水处理厂布局,不仅中心城区要建,有条件的镇也要建。去年,“全域成都”已实现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我们计划下一步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镇继续铺开。今年,我们还将在农村全面实现垃圾的户集村收,并在周边乡镇建设两座垃圾发电厂。

  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对城市、城镇的环境造成压力。但是,人口的相对集中也为我们集中处理污水、固体污染物创造了条件。成都推进3个集中,工业、人口都在向城镇集中。这样,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料更加容易集中起来,方便我们处理。推进城乡统筹这几年,成都经济高速增长,但环境并没有恶化,反而较以往有所好转。事实证明,发展和环保并不矛盾。目前,我们已经在完善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体制,以形成全覆盖、网络化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有了这套体系,城市和农村中发生的污染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治理,保证“全域成都”的整体环境质量。

分享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