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5082号建议的答复

2018-07-24 来源:生态环境部

2018-07-24 来源:生态环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甘华田等20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将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国家战略的建议”,由我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成渝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受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我部积极支持成渝地区开展联防联控,加大科技支撑,强化监督执法,不断提高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一、关于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目前,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与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已签订深化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书,双方成立合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环境空气质量通报和形势分析会,研究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依托国家环境监测与预报网络,开展川渝地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合作,制定实施川渝地区重污染天气联动应急预案,完善可能造成跨界影响的大气污染信息通报制度。

  下一步,针对成渝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我部将以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为突破口,加快指导推进成渝地区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二、关于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我部于2013年发布《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2014年发布《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5项技术指南,为各地开展源解析以及源清单编制技术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此为基础,重庆市、四川省分别开展了相关工作。四川省邀请国内71名顶尖专家院士组建了四川大气环境保护专家顾问团,不定期指导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重污染应急响应等工作。国家环境保护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也先后落户重庆,为成渝地区乃至全国大气污染治理和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技术支撑作用。2017年,科技部会同我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重点科研攻关,其中提出要针对成渝特殊地形、高湿和高静风频率与快速经济发展等特点,深入研究特殊地形条件下的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与气象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厘清成渝地区大气污染形成机制和城市间相互影响,构建基于清洁能源的能源优化和产业升级情景方案,为解决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机制。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大对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持力度,加快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落地,提升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能力,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三、关于强化监督执法检查

  自2016年起,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并分别于2016年11月至12月、2017年8月至9月分别对重庆市、四川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通过督察,压实地方空气质量改善责任,逐步建立了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治理格局,大气污染治理摆脱了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2017年,我部从各地抽调5600名一线执法人员,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方面督促“2+26”城市进一步压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各地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执法能力,也有利于推广强化督查经验,推进其他区域针对当地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开展强化督查。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第一轮“回头看”和第二轮督察的重要内容,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部门进行严肃问责。继续开展强化督查,逐步扩大抽调人数,提升带动生态环境系统整体执法水平,宣传推广强化督查经验,推动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见效。

  感谢你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部

  2018年7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