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无废城市”巡礼(68)丨光泽县:源头减量、干湿分类、就地利用、减负增效,打造南方山区“无废农村”

2021-03-09

2021-03-09
分享到:
[打印] 字号:[大] [中] [小]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128号)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各省(区、市)推荐“无废城市”候选城市,并会同相关部门筛选确定了“11+5”试点城市和地区。我们现在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工作模式。
  基本情况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14万,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地广人稀、路途遥远的山区农村,最远的村距离县城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超过100公里。由于地广人稀、路途遥远、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且分散,按照“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餐厨等湿垃圾含量较高的有机固废收集费用贵、长距离运输费用高,容易腐烂产生恶臭气体等二次污染问题,且会加速填埋场库容消耗、降低垃圾焚烧热值,给村、镇、县三级政府均带来较高财政负担。再生资源回收同样面临类似问题,产生量较小且过于分散、回收利用成本较高,部分低值可再生资源如玻璃等难以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前,光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不含粪便)的产生总量接近1.5万吨,县一级财政用于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费用超过1600万,各村镇用于垃圾的财政支出也在数万到数十万不等。如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居民认知水平下,既减轻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置利用,成为光泽“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无废农村”领域亟待探索完善的重要议题。
  主要做法
  光泽县立足已有技术探索实践基础,充分结合县情实际,按照源头减量、干湿分类、就地利用、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将“无废农村”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率先在寨里镇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利用模式创新,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和“户收集、村兑换、集中处置、本地利用”两种模式双轨运行,并涌现出了桃林村等“无废农村”建设综合试点示范。
图1 寨里镇桃林村“无废农村”建设展板
  寨里镇共有16个建制村、1个场、184个村民小组、236个自然村、常住居民21855人,居民点分散于各个山头、山腰和峡谷。按估计,每年各类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000吨,其中餐厨垃圾约400吨,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四类可回收资源约1700吨。
  为做好“无废农村”文章,寨里镇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政府购买服务转化角色,生活垃圾干湿大分类
  寨里镇主导引进闽源保洁有限公司,闽源保洁有限公司由其专业人才团队、专业设备、现场作业队伍、专业培训指导,专门运作垃圾分类、收集,确保垃圾分类收集的常态化、制度化、体系化。使镇村干部的角色从“指挥员”“战斗员”转变为“裁判员”“服务员”。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村里为每户发放3个垃圾桶,桶上张贴分类实物图,引导村民把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可回收和其它垃圾3种,由公司安排专业保洁员队伍上门收集、分类,从进袋、进桶的垃圾中分拣,进行检查、指导、督导,促进垃圾各归其所、各尽其用,不断提升分类精准度和执行力。
  (二)集中垃圾回收利用设施,积分兑换激发群众参与
  利用村委会及附近已有设施和场地,专门设置村级再生资源回收兑换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废弃农膜回收点、厨余湿垃圾沤肥利用装置等,不仅覆盖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常规再生资源,并将塑料瓶、酒瓶、塑料鞋、牛奶盒、烟头等农村常见废物单列,同时还覆盖了灯管、电池等包含危险废物的淘汰产品,为农村常见各类再生资源和危险废物都提供了专门回收兑换点。
图2 “无废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点建设
  依托村委会已有机构及管理体系,专门颁发《再生资源回收点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点兑换积分表》《爱心美德公益超市管理制度及物品兑换办法》《爱心公益超市积分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各类废弃物资的回收和积分兑换规则,鼓励村民用积分和直接兑换形式,把可当废品卖的废弃物收集起来兑换日用品,激发群众参与。
  (三)因地制宜布局选址,深挖厨余垃圾沤肥利用潜力
  对于不能当废品卖、又不能用于妆点环境、产生量较大的厨余垃圾,以自然村为单位,每个村级干湿垃圾分类点一次性硬件设置投入仅需3万多元,运行期间需要增加支付环保专职人员费用每月1000元左右。农村餐厨垃圾的原地分离利用后,送到沤肥池,进行1个月左右的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循环供村民浇灌农作物。试点桃林村在火龙果基地附近建立三级沤肥池,将厨余垃圾沤出的有机肥料连续投入水肥一体化设施,用于火龙果等蔬菜水果基地的种植,提供了有机肥源。
图3 寨里镇桃林村沤肥池建设情况
  光泽县在总结寨里镇“第一代”沤肥池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农科院最新研发的专利技术设计升级形成“第二代”湿垃圾处理设施——分层发酵池,更好适应光泽县山区地形特点,充分利用高差因形就势而建,包含分层发酵池、物料暂存平台、固液分离沟引装置、沼液发酵池和棚屋等,利用分层处理技术使湿垃圾发酵更为充分。农村的厨余湿垃圾找到了利用渠道,标志着全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利用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目前,光泽县仍然在不断优化装置设计和运行管理制度,完善沤肥发酵条件,并加快推广应用。
  主要成效
  (一)餐厨湿垃圾沤肥装置大范围推广应用
  目前,光泽已经摸索建设了两代农村厨余垃圾沤肥装置,并在各村推广应用,沤肥装置的设计科学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已经建成36套第一代和第二代沤肥池装置,在建装置13套,其中,寨里镇率先在各村范围内建成沤肥池17套,实现了镇域全覆盖。
图4 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简易沤肥池
  (二)垃圾清运量大幅下降,显著减轻各级财政负担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和“户收集、村兑换、集中处置、本地利用”两种模式双轨运行,使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管理运行体系日趋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覆盖率可高达90%。据测算,各村生活垃圾中的餐厨垃圾重量占全部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重在10-30%不等,这部分湿垃圾就地分离后,极大减少转运财政负担。试点示范村寨里镇桃林村的干湿垃圾分离减量比例达到40%,每年减轻村镇两级生活垃圾转送成本近1.2万元,如果计算县政府填埋场的处置成本,则1年内即可基本回收沤肥池的建设投资成本。同时,沤肥池、再生资源回收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地膜回收点的运行管理,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提高了从业环保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促进了社会基层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
  (三)沤肥就地还田循环利用,垃圾回收建设美丽乡村
  沤肥装置的普及和回收制度的完善,促使农村厨余湿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到80%。每个沤肥池有机肥生产能力将近1-2吨/(个·月),发酵形成的液体肥经过水肥一体化装置共同配送到田间地头,有效替代了化肥施用,而且有机肥更易吸收,且能够连续产生,特别适用于蔬菜等连续种植的经济作用。通过可再生资源的精细分类回收,促进村民自发分拣、回收村居和村集体环境中的各类垃圾,通过回收分类表的不断优化调整,也明确了垃圾收集、回收的导向,进一步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推广应用条件
  光泽县“无废农村”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居住点分散、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大且收集运输成本较高的区域。沤肥装置布设点的气温条件大部分时间应在零上为宜,以免影响发酵速度和效果,周边地区有蔬菜、水果等大棚种植业为宜,以就地就近利用沤熟的有机肥料。沤肥装置需一次性投入建设资金3-5万,村委会或委托的环保公司需配置专人上门收集餐厨湿垃圾并管理沤肥池运行维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09132号

网站标识码:bm17000009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2号

电脑版